思禮清明會上人如潮 傳統(tǒng)文化遠流長
關注濟源手機網
會場人流如潮
又香又脆的炸菜角
火爆冰淇淋
濟源網訊(記者 何島)人間三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時。看手工藝人用糖繪就栩栩如生的動物、買一把春天挖野菜的傳統(tǒng)農具、賞新鮮上市綠色生態(tài)菜蔬、咬一口炸得又酥又脆的麻糖,帶給你“舌尖上的享受”……思禮鎮(zhèn)一年一度的清明會又開始了。
4月6日,記者在思禮鎮(zhèn)盧仝街上看到,各色商販早就如約而至,唱戲的搭了高臺,炸菜角的支好了鐵鍋,表演雜耍的擺好了攤子。套圈的、打氣槍的都劃好了地盤。十里八村的人冒風雨前來,逛廟會、品美食、聽大戲、購買傳統(tǒng)農具,體驗原汁原味的古會風情和傳統(tǒng)文化。
思禮清明會,源于唐朝,因“茶仙”盧仝常于清明時節(jié)在故里交友煎茶,逐漸興起,是過去濟源乃至懷慶府最大的廟會,每到此時,人流如潮,萬頭攢動,人們趕集踏青,登高祈福,延續(xù)千年。
80歲的黃玉華老人是梨林鎮(zhèn)人,至今她還記得小時候去清明會的情景?!拔夷锛沂浅辛翩?zhèn)的,離會場不太遠。每年這個時候,我們幾個小姑娘早早地就約好去逛清明會,”黃玉華說,給家里去世的老人上墳之后,她就跑著去叫小伙伴。幾個人一路上說說笑笑的,走多遠都不覺得累,買個手帕、戴支頭花,高興得很。
清明會以前多半售賣農具、木料等生產工具,現(xiàn)如今逐步發(fā)展為售賣服裝鞋帽、日用百貨、食品小吃等的商品大市場。
家住軹城鎮(zhèn)的王文忠就見證了這一改變。“十多歲開始,我就和父親學習打鐵、賣各種農具。起初幾年總是供不應求,但這幾年,只有少數(shù)人買個小鏟子小鋤頭挖野菜用,以前一個小鋤頭幾毛錢、幾塊錢,現(xiàn)在得二三十塊?!闭f起清明會的變化,他有些感慨。
花卉盆栽
手工織布
如今清明會,一街兩巷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買不到。賣吃喝的一堆,賣穿戴的兩排,賣盆栽樹苗的被擠在人行道上。撥浪鼓、自拍桿、虎頭鞋、繡花帽、活魚、大蝦、古玩字畫……。上會的各取所需,逛一圈,都是滿載而歸。
炒涼粉、炸麻糖、蒸青團、豆沙粽子要拌蜂蜜,涼皮子要多放辣子,吃得一堆人唇齒生香,紅瓤綠皮西瓜新鮮多汁,讓人忍不住想買。年輕人賣冰淇淋,生意火爆音響火爆勁舞更火爆。讓人聽得饞蟲翻滾,看得讓人嘴舌咂吧。
會場上幾道街圍得水泄不通,吃飽買足,人群開始分流。老人們拜一拜盧仝、逛一逛石榴寺,坐下來聽會兒戲。年輕人則沿著步道,登高踏青。
大姑娘小媳婦,趁著春日暖陽,脫了冬衣,換上春裙,三五成群嘰嘰喳喳,老頭老太太領著孫子提著筐。市民們在祭祀先人之時,也感受著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