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這種方式將英雄的故事流傳
關注濟源網微信
演出前,《武山壯歌》演職人員到于思禮烈士紀念碑前默哀、敬獻鮮花,表達對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哀思。
劇中,于思禮發(fā)動當地群眾為部隊運送糧食。
劇中,于思禮英勇就義。
梨園春金牌得主張浩在《武山壯歌》中扮演的于思禮英姿颯爽。
《武山壯歌》演出現場。
參與《武山壯歌》的演員正在化妝。
演出結束后,觀眾爭相與“于思禮”合影。
初夏的早晨,涼風習習,世紀苑社區(qū)華新東區(qū)熱鬧非凡,一部以草根演員為主要陣容的現代劇《武山壯歌》正在上演。演員們用精彩的表演,帶領觀眾重回歷史現場,重溫紅色故事。
《武山壯歌》是以濟源原縣委書記于思禮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大型抗日現代劇。該劇通過“思禮出山”“薦田受驚”“靈山兵站”“密潛敵營”“巧計鋤奸”“驚聞噩耗”“骨折鋼刀”等情節(jié),講述了于思禮發(fā)動和帶領群眾建立地方武裝,積極抗戰(zhàn),與日偽軍斗智斗勇,后因叛徒出賣被活埋在武山腳下的故事,再現了革命烈士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武山壯歌》由沁園春劇團排練演出。據該團團長王蘭榮介紹,《武山壯歌》的演員是來自各行各業(yè)的藝術愛好者,大多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平均年齡60歲。“大家都是憑著對英雄的崇敬之情來參加演出,沒有報酬。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演出,為大家講好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王蘭榮說。
劇中于思禮的扮演者張浩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張浩說,通過角色的塑造,讓他對于思禮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他要認真演好于思禮,讓觀眾重溫歷史,銘記英雄。
“我在劇中飾演于思禮的妻子王秀清,她是一個賢惠、善良、深明大義的人?!毖輪T張莉說,該劇讓她很受觸動,每次參演都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精神讓她動容,今后,要盡自己所能為社會多做貢獻。
85歲的關鳳玲在臺下看得入迷?!斑@部劇重現了當年的情景,讓我感觸特別深。小時候家被日本侵略者燒了,我跟著父母四處逃荒……”說到動情處,老人流下了眼淚?!肮伯a黨打天下真不容易,無數先烈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樣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關鳳玲說。
“人物刻畫得很形象,非常吸引人,通過他們的演出,傳唱英雄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傳。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腳踏實地,把工作做到實處,真正做到為群眾辦實事,為群眾解難題?!笔兰o苑社區(qū)工作人員楊楠說。
紅色講述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講好那抹紅,是一項特殊的工作。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當下,沁園春劇團以自己的深情表演感染和帶動著群眾,如同一支支信仰火把,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文/圖 記者 段二平 侯琪琳 通訊員 王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