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節(jié)月圓人團圓 關于元宵節(jié)的文化你知道多少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jié)。
你知道元宵節(jié)的由來嗎?有哪些傳統(tǒng)習俗?為啥今年元宵節(jié)比去年早11天?今天,小編一一為你解答。
元宵節(jié)的由來
元宵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關于元宵節(jié)的由來,有以下幾種:
為紀念“平呂”而設
傳說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漢惠帝生性懦弱,優(yōu)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后手中。漢惠帝病死后,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
呂后病死后,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劉氏宗室的傷害和排擠。于是,他們在上將軍呂祿家中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便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計殺了呂祿。至此,“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恒登基,稱為漢文帝。漢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
火把節(jié)
元宵賞燈始于上古民眾在鄉(xiāng)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西南一些地區(qū)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火把節(jié)更是盛極一時。
關于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有一只神鳥因為迷路而降落人間,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讓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把人畜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駕著祥云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贝蠹衣犃硕家恢峦?,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fā)現(xiàn)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chǎn)。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jié)習俗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于元宵節(jié)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jié)重要的民間習俗。
吃元宵
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元宵節(jié)民間流行一種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元宵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
鬧花燈
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民間有掛燈、打燈、觀燈等習俗,故也稱為“燈節(jié)”。
鬧花燈是元宵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始于西漢,興盛于隋唐。隋唐以后,歷代燈火之風盛行,并傳于后世。在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qū),每逢正月十五,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見于文字記載的龍舞,是漢代張衡的《西京賦》。作者在百戲的鋪敘中對龍舞作了生動的描繪。據(jù)《隋書·音樂志》記載,隋煬帝時類似于百戲中龍舞表演的《黃龍變》也非常精彩。
舞獅子
舞獅子始于魏晉,盛于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后腳,另一人充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xiàn)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舞為了表現(xiàn)獅子的兇猛,遂有騰躍、滾彩球等動作。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于中國古代百戲的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猜燈謎
每逢農(nóng)歷正月十五,人們會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顏六色的彩燈上供人猜。謎語既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jié)日氣氛,因此,猜燈謎逐漸成為元宵節(jié)不可缺少的節(jié)目。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元宵節(jié)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在許多地方流行。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
劃旱船
劃旱船,也稱跑旱船,就是在陸地上模仿船行動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兩片薄板,鋸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用彩布蓋上,套在姑娘的腰間,如同坐在船中一樣。姑娘們手里拿著槳,做劃行的姿勢,一邊跑,一邊唱著地方小調。男子則多半扮成丑角,以表演各種滑稽動作給觀眾帶來歡樂。
今年元宵節(jié)比去年早11天
一些公眾發(fā)現(xiàn),元宵節(jié)去年對應的公歷日期是2月26日,今年對應的公歷日期為2月15日,這意味著今年的元宵節(jié)比去年早了11天。
這是為什么呢?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趙之珩解釋,中國農(nóng)歷歷法規(guī)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在公歷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則為366天。兩者相差11天左右。
為了補齊與回歸年相差的天數(shù),不致造成月份和季節(jié)的嚴重脫節(jié),調節(jié)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稱為“置閏”。“置閏”的規(guī)則依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來定。
由于這樣的巧妙安排,每年元宵節(jié)對應的公歷日期,要么提前11天左右,要么推后19天左右。這也造成,有的年份公歷2月過元宵節(jié),比如2016年、2025年;有的年份公歷3月過元宵節(jié),比如2018年、20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