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實踐在濟源 讓文明之光照亮新征程】熱心助人的保安,調(diào)解鄰里糾紛的老人,默默無聞的廣場領舞人…… 我身邊的“雷鋒 ”
關注濟源網(wǎng)微信
在我們生活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保安、退休老人、應急救援隊、廣場領舞人……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雷鋒精神,將善舉融入到點滴小事之中,他們默默傳遞著真善美……
三月,春風盎然,正如雷鋒精神一樣,溫暖整個社會。
愛心如春
全媒體通訊員 趙朝陽
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保安的身影,他們在做好安全守護的同時,用點滴愛心為大家?guī)泶禾彀愕臏嘏?/p>
鏡頭一:2020年8月28日,濟源霖林環(huán)保能源有限公司的員工經(jīng)過廠區(qū)南門口時,保安崔紅軍在發(fā)現(xiàn)其車輛胎壓不足后主動提醒。員工將車輛停在大門口,趕緊去上班了,準備下班后再去補胎。事后,員工發(fā)現(xiàn)崔紅軍自費對車輛進行了補胎,使他深受感動。
鏡頭二:2021年3月23日,愚公移山干部學院,有一位學員因患病腹痛難忍,接到呼叫,保安劉文軒和韓琳、閆亞飛迅速開私家車把學員送往醫(yī)院就診。由于送醫(yī)及時,為病人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
鏡頭三:2021年9月7日,保安曹紅衛(wèi)在行政一區(qū)值班時,在大門崗長廊下遇到一位60多歲的老人一個人坐在那里兩個多小時,見狀趕緊上前詢問,老人告知他迷路了。曹紅衛(wèi)一方面立即報警,一方面積極聯(lián)系其家人,使老人順利回到了家中。
鏡頭四:2022年1月22日,保安張豐兵下班途中,看到一輛機動三輪車因雪厚路滑側(cè)翻在路邊溝里,車主正吃力地往上推。雖然素不相識,但是他沒有絲毫猶豫,和另一名保安主動上前幫助車主一起用力把車從溝里推了上來。
保安這個群體中,諸如拾金不昧和熱心助人的事跡,還有很多……
“執(zhí)燈”守崗的門衛(wèi)
全媒體通訊員 張鈺聰
一盞昏黃的燈光,照亮夜晚的一隅天地,一個身影在那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內(nèi)定格。
對于每一位“執(zhí)燈”守崗的門衛(wèi),最大的陪伴便是無止境的黑夜。里爾克說:“你要愛你的寂寞?!睂W校門崗的那幾位守護人,經(jīng)歷寒來暑往,走過秋冬春夏,幫助學生拿行李、幫助教師搬物品、幫助保潔清掃校園……他們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換來了白日里瑯瑯的書聲,換來了暗夜里沉沉的酣眠,一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深扎于地下的堅持,成就了地上的堅定。他們咀嚼寂寞,默默堅守,閑看門外人群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護佑門內(nèi)學子內(nèi)心希冀、安寧。
雨果說:“善良是精神世界的太陽?!币环輬允兀瑵鉂馍埔?,足以驅(qū)趕寒冷、掃清陰霾。這群青春夢想的守護人,迎來一批批眼睛清亮、滿心夢想的學子,見證他們?yōu)閴粝電^斗、讓夢想開花,成為一顆顆大海上永遠引領航船方向的星星。
有你“救”有力量
全媒體通訊員 賈書琛
2月25日,王屋鎮(zhèn)商莊村一名42歲走失男子的家屬給濟源紅十字應急救援隊送來一面錦旗,衷心感謝隊員們在短時間內(nèi)幫其找到走失男子。
濟源紅十字應急救援隊是一支免費為市民提供走失人員搜尋服務的民間公益組織。他們以自發(fā)的形式組織起來,發(fā)自內(nèi)心去搜尋走失人員。
無論是嚴冬還是盛夏,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只要接到走失人員家屬的求救,他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召集隊員開展搜尋。
在搜尋過程中,他們不圖任何回報。專業(yè)的技能、及時的救援,在受助人的眼里,無疑是雪中送炭。他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僅能夠在幫助過程中獲得快樂,更能夠通過幫助別人,感動、感染周圍的人們。這使越來越多的人自愿加入到這個集體,進行愛的接力。目前,救援隊隊員發(fā)展至近百人。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濟源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多次組織隊員深入機關、學校、景區(qū)、農(nóng)貿(mào)市場義務開展消殺工作。
“不事張揚,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至于做好做壞并不重要,盡力去做就行了。以前做過的事,也別太在意。”濟源紅十字應急救援隊副大隊長“老黃?!庇脴銓嵉脑捳Z,道出了隊員們的心聲。
漫天飛雪中那一抹溫暖
全媒體通訊員 李欣然
走了很遠,回眸才發(fā)現(xiàn):這繁華盛世,熱鬧與時光一起流逝,永恒的,總是那些溫暖守護腳下這方土地的“雷鋒”。
雪花飄飄揚揚地下著,帶走世間的紛擾,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麻煩——積雪。那天,商鋪的老板起得很早,一頂灰帽,一副手套,一把鐵鍬,在潔白無瑕的世界里書寫著屬于他的溫暖。一陣忙碌后,自家門前的雪終于清掃干凈,細細的小道顯現(xiàn)出來。扶腰環(huán)望,鄰居商鋪前的小路還未清掃,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深吸一口氣,重新俯身于白雪之間。雪花還在繼續(xù),他用他平凡普通的身影,溫暖了冰冷的世界,驚艷了時光。
頭上一團團熱氣,嘴里一聲聲喘息,他在聚精會神地用他的雙手清掃著街道,詮釋著他對這片土地、這座城市、這里人們最深沉的愛。這愛融化了冰雪、溫暖了嚴寒。這座城市里就因為有像他一樣的人,用樸實的行動、淳樸的心照亮前方坎坷的道路。
王屋山上有個“老雷鋒”
全媒體通訊員 朱全璽
王屋山,昔日有個“老愚公”,今日有個“老雷鋒”。
陳家榮今年74歲,是王屋鎮(zhèn)一名退休干部。
陳家榮出生于王屋山區(qū)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靠黨的培養(yǎng)、群眾的支持,成了一個基層干部。他常懷感恩之心,時刻想為鄉(xiāng)鄰辦些好事、實事。退休后,有了充足時間,凡誰家有了紅白喜事,要他寫對聯(lián),他有求必應;見到路上有狗糞便,他及時清除;看到公廁有糞便外溢,他立即義務清理……大家稱他是雷鋒式的義務保潔員。
陳家榮是一個誠信、友善的人。他在家門口撿到錢包和各種證件,就在原地等待失主回來認領。一次去銀行領工資,后來發(fā)現(xiàn)卡上多了5000元,他毫不猶豫地找工作人員核對糾正。這一舉動令銀行領導和會計十分感動。他在自己經(jīng)濟并不寬裕的情況下,只要親戚鄰居開口借錢,就盡力滿足,少則三五千元,多則上萬元。有一次鄰居來借錢,家中暫無,就讓鄰居隔天來取,自己卻到別人那里去借。隨后鄰居才知其中緣由,心里非常感動。
陳家榮老人在調(diào)解鄰里糾紛、構建平安家園方面,也做出了顯著成績。村里有對老人不孝的子女,他予以勸導;對婆媳不和的,他予以調(diào)解。他在老伴住院陪護期間,還調(diào)解了兩起家庭矛盾。
陳家榮作為入黨51年的老黨員,處處以大局為重,為村組解決難題。本居民組修建蓄水池時,誰都怕毀地,導致地點難以確定。他得知后就和村干部商量,在自己責任田里修建,解決了群眾用水困難問題。群眾對他萬分感激。
近年,陳家榮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黨員”“模范老人”“關心下一代特殊貢獻獎”。2018年,他榮獲“河南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正如人們對陳家榮的贊譽:“雷鋒精神代代傳,晚霞添彩王屋山?!?/p>
你是誰,為了誰
全媒體通訊員 曹玲
無論是清晨還是黃昏,無論是酷暑還是寒冬,無論在廣場還是公園,有一種音樂讓我們熱血沸騰,有一種場景想讓我們?nèi)谌肫渲?,有一支隊伍在逐漸壯大,有一種精神在鼓舞大家。這就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群體運動——廣場舞。它掀起了男女老少健身的高潮,它引領大家邁入健康生活新高度。
而廣場舞的靈魂,就是一個個默默無聞的領舞人。
領舞人是辛苦的。一日兩次、一次一個小時的高強度運動大家有目共睹的;一日N次、一次N小時的揣摩與編排是不為人知的,每一個瀟灑的動作、每一段飄逸的舞姿都由汗水澆灌的。
領舞人是高尚的。早早來到集合地點,接音響、試音效、調(diào)話筒;待到三三兩兩的人到來,又忙著排位置、教動作、做教練;訓練結(jié)束,還要為“特別愛好者”輔導,進一步發(fā)展精英人員,為團隊持續(xù)發(fā)展獻計獻策、義務服務。
領舞人是無私的。沒有人為他們發(fā)放工資,沒有人為他們提供援助,沒有人為他們解決問題;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一切行動靠個人意志,一切堅持憑個人愛好,犧牲的不僅是時間,還有金錢,一年四季,無怨無悔。
作為無數(shù)個廣場舞受益者的一員,我無法用語言表達謝意,就用歌曲《你是誰 為了誰》表達敬意:“夏日汗水擦濕衣袖,冬季刺骨寒風迎面地吹,一天一天不斷地重復,累得忘記了自己。是誰,這么的累?你是為了誰?初心不改承受是與非,任勞任怨你是為了誰,責任在心里苦累不后退。你是誰,為了誰?為了身邊的人不肥胖;你是誰,為了誰,為了陌生的人更健康……”
“愛管閑事”的老趙
全媒體通訊員 張軍偉
雷鋒的一生雖然只有22年,但是“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口號響徹了中華大地。特別是雷鋒的釘子精神對我影響深遠。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像雷鋒一樣的好人,不求回報甘于付出,老趙就是這樣一個“活雷鋒”。
老趙是小區(qū)的物業(yè)人員。搬家時我認識了他,就一直喊他“趙哥”。后來彼此熟悉了,他對我說叫“老趙”聽著心里更踏實。熟識老趙是因為有一次,朋友坐出租車在小區(qū)門口下車后,手機掉地上沒發(fā)現(xiàn)被人撿走了。老趙聽說后,主動聯(lián)系朋友一起到下車附近查看路面監(jiān)控分布位置,又聯(lián)系所在轄區(qū)派出所值班人員查監(jiān)控,其間又多次騎車往返于撿手機的人在監(jiān)控里消失的最后位置。經(jīng)過4個多小時忙碌,最后手機也沒有找到。朋友出于感激之情邀請老趙去飯館吃飯,老趙一再推脫,偷偷騎車離開。后來我問他,你忙活大半天,飯也沒吃,圖啥?老趙說,我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只是想做些好事。后來我才知道,業(yè)主們都喜歡“愛管閑事”的老趙,一有啥事就說“找老趙”。
老趙是我身邊的一名物業(yè)人員,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的事也是平凡的。正因為我們社會有這樣平凡的人堅持去做這些平凡的事,我們的社會才充滿了愛心,充滿正能量。
春暖三月
全媒體通訊員 王可唯
三月初,鄰里家的小孩子都知道,劉奶奶的月季花開了。
劉奶奶的丈夫早逝,兒女在外地,除了鄰居偶爾的問候,無人光臨她的生活,只有滿院的月季花作伴。她倒也自得其樂,年輕時把秘密講給花兒聽,現(xiàn)在是花給了她一個家。
“快去看劉奶奶家的花!”
各家的小孩兒“飛進”了劉奶奶的小院,踢踢踏踏的腳步聲,卷起了黃昏里的風。
春雨不請自來,熱烈地擁抱整個城市,但也敲打著一院的月季花。
孩子們四下尋找,劉奶奶在哪里?一群孩子在屋檐下討論一會兒,隨即又從院子門口四下散開……
春雨連著下了兩天一夜。劉奶奶在醫(yī)院醒來時,已是三天之后。鄰居張阿姨趕緊把醫(yī)生叫來,鄰居小王匆忙削好蘋果遞上,鄰居李奶奶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幸好馬老師在路邊瞅見你,鄰居幾個一起把你送來醫(yī)院……”
那天,劉奶奶去花市買花材,因為路面濕滑,一個趔趄就跌倒了。
“幸好啊,幸好……”
可她的花兒們有沒有人去救?她的手指在床邊緩緩抬起,又放下,詢問的話咽在嘴邊。鄰居幫了她這么多,她不該……
出院那天,張阿姨開車把她送回家,還沒到家門口,看見一群小孩子飛進院子里去通風報信。
“劉奶奶回來了!”
車窗搖下,入眼是一片繽紛春景,幾個孩子把她攙下車,脆生生的話語里是止不住的欣喜。
“奶奶,你快看,我們把花保護得好不好?”
劉奶奶眼含熱淚地望著自己的花兒,就像望著自己的子女。
劉奶奶住進醫(yī)院的那晚,孩子們都飛奔回各自的家,急急忙忙找大人想辦法。雨還沒停,就有人搭架子、搬梯子,給院子搭好了棚,有人拿鏟子、買肥料,把一棵棵倒了的月季重新栽好。月季花在奶奶回來時開得更艷了!
月季花香沁人心脾,劉奶奶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干澀的嗓子被一陣感激盈滿,只好緊緊拉住大伙兒的手。因為街坊鄰居守護的不只是她的一院月季,更是她的生命居所!
春風吹開花瓣,暖陽普照,小城的故事不只發(fā)生在三月,月季花香也不僅僅停駐在劉奶奶的小院。它總會被溫暖的風裹挾,彌漫在萬家燈火的每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