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從未遠去——追記我們與老英雄張富清的故事
關注濟源網微信
來源:4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唐衛(wèi)彬
30余年職業(yè)生涯中,從來沒有一位采訪對象像張富清這樣令我刻骨銘心。作為張富清事跡的發(fā)掘報道者之一,得以遇見英雄,這又是怎樣神奇的緣分?
英雄從未遠去,情懷永不過時。
又逢一年清明,細雨紛飛,仿佛人們不舍的淚水。
同時,春天也悄然來臨,總有一些花兒次第盛開。
2022年12月20日,正值寒冬。
依稀夢中,恍惚傳來張富清仙逝的消息,傷感不已,特將數次合影和三本書發(fā)在朋友圈中,表達沉痛悼念之情……
凌晨驚醒,打開手機,一位朋友的微信映入眼簾:“老英雄于昨晚23:15逝世。”并說因為當地要發(fā)訃告,他已把我們當年采寫的稿件發(fā)過去供選用。
噩夢應驗,驚愕哀傷。
當日,滿屏哀悼,盡顯社會各界對這位不忘初心、深藏功名老英雄的崇敬之情。
30余年職業(yè)生涯中,從來沒有一位采訪對象像張富清這樣令我刻骨銘心。作為張富清事跡的發(fā)掘報道者之一,得以遇見英雄,這又是怎樣神奇的緣分?
這是張富清穿著老式軍裝敬軍禮的資料照片(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遇見英雄 感悟初心本色
所有的緣分,始于四年前的那個春節(jié)。
2019年初,新華社湖北分社記者譚元斌獲悉一個新聞線索:湖北省恩施州來鳳縣在退役軍人信息登記中,意外發(fā)現了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年逾九旬老黨員、大英雄。
經初步核實,塵封多年的故事竟然如此令人震撼:張富清,陜西洋縣人,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離休干部。他在解放戰(zhàn)爭中是董存瑞式的英雄,曾榮立特等功、軍一等功、師一等功等,并被授予“人民功臣”“戰(zhàn)斗英雄”稱號。轉業(yè)退役時,他響應組織號召,來到湖北偏遠的來鳳縣,扎根山區(qū),默默奉獻。60多年來,他將英雄過往牢牢塵封在滄桑的記憶里,竟連老伴和兒女都不知情……
“真實可信,事跡感人,值得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重大典型,突出宣傳?!蔽覀冋J為,張富清不忘初心,忠于信仰,樸實純粹,甘于奉獻,可以成為一面引領全國人民共同奮進的精神旗幟,具有很強的時代意義,并迅速向總社提交情況報告和建議。
“用心、用情、用功”,是采寫過程中的最突出感受。
分社成立由我擔任組長的全媒體報道團隊,精心組織策劃,深入調研采寫,在第一輪報道中,就播發(fā)文字、攝影、視頻及多媒體稿件13條,形成了“鎮(zhèn)版之勢”和“刷屏之效”。
4月8日,我們濃墨重彩推出的《英雄無言——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本色人生》全媒報道,被“學習強國”、《新華每日電訊》《解放軍報》等數百家媒體采用,相關作品閱讀量迅速超千萬。老英雄流淚懷念戰(zhàn)友的長鏡頭,成為無數人的共鳴引爆點。
網友紛紛留言點贊,“向老一輩軍人致敬!赤子之心,感人肺腑”“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一時間,跨越年齡,跨越身份,跨越界別,老英雄的感人故事叩開了全國人民的情感密碼,傳頌之間充滿了社會正能量。
莫道無名,人心是名。
習近平總書記對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積極弘揚奉獻精神,凝聚起萬眾一心奮斗新時代的強大力量。6月27日,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并要求各級黨組織把學習張富清同志的先進事跡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起來,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容。
這是張富清肖像(2019年9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老英雄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榮譽。
2019年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會見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代表時,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張富清,俯下身,緊握住他的手說:“你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楷模?!毙轮袊?0華誕之際,張富清成為首批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之一,受到最高規(guī)格的禮儀,并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授勛章……
由此,“張富清”成為不忘初心、深藏功名的代名詞,家喻戶曉。此后,全國發(fā)現許多類似的先進人物,均被稱為“張富清式”老英雄。
我與老英雄的初次見面,至今記憶猶新,難以忘懷。
來鳳縣地處鄂西偏遠山區(qū)。一路奔波,循著喧鬧的城中街道,來到一座5層舊樓。二樓就是老英雄的家。
屋內陳設十分簡陋??蛷d沙發(fā)多年磨損破皮,缺了角的茶幾和不成套的柜子隨意拼湊著,墻體四面斑駁。但陽臺上綠植排列整齊,生機勃勃,書桌上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半月談》翻得封皮發(fā)白。里屋簡易貨架上,一個古銅色的皮箱,鎖頭早就損壞,用尼龍繩綁著。正是在這個皮箱里,一直深藏著包括彭德懷同志簽署的報功書等“秘密”……
與老英雄在沙發(fā)上并肩而坐,盡管由于老英雄耳背,需要家人近耳“擴音”,但我們之間的交流毫無障礙。老英雄一直對我笑著,笑容如孩童般純真,眼神則如孩童般純凈。他的臉上還泛著一種柔光,我始終認為,這是真正擁有信仰的人特有的光芒。
——“您為什么從來不對人講自己的功勞呢?”“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士,有幾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
——“為什么您總選擇當突擊隊員、敢死隊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我宣過誓,為黨為人民,我可以犧牲一切。”
——“為什么轉業(yè)到了恩施最偏遠、最困難的山區(qū)呢?”“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在戰(zhàn)場上死都沒有怕,我還能叫苦磨怕了?”……
分社報道團隊前期采訪老英雄時的這些問答,是解釋一切的密碼。什么是堅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則是老英雄用一生給出的答案。
從此,對黨忠誠、不怕犧牲、甘于奉獻、樂觀堅強的老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扎下了根。
2019年5月,新華社湖北分社張富清報道團隊與老英雄合影留念。新華社發(fā) 秦敘常攝
走近英雄 結下忘年之交
這根扎得很深、很深,以至于在職業(yè)生涯中,從未有過這般終生難忘的體驗。
自采訪一開始,我和團隊成員就受到強烈的震撼,從“60后”到“90后”無一例外,紛紛感動落淚。而此后,在長達數月的時間里,無論是大會、業(yè)務例會還是在其他場合,只要談及張富清事跡,我就會情不自禁熱淚盈眶,哽咽難言。
這種狀況前所未有,連自己也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仿佛有一種巨大的魔力,令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正是這種濃郁的情感,以及要為新時代樹立精神標桿的使命感,驅使著我們多少次崎嶇深山來回奔波,多少個不眠之夜絞盡腦汁。一定要盡力把內心的感動和震撼傾注在筆端、鍵盤,轉化為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這是團隊共同的信念。
勇炸兩座碉堡的“永豐之戰(zhàn)”、一路向西又向西的“轉業(yè)之旅”、“皮箱中的秘密”“孫玉蘭下崗記”……報道團隊挖掘描寫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生動細節(jié),同時,抒發(fā)心聲的文字也噴涌而出。我們寫道:
“戰(zhàn)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張富清靠的是一個黨員的信仰;和平時期淡泊名利、扎根大山,張富清為的是不負入黨的誓言?!?/p>
“在他心中,沒有什么,比為國犧牲更光榮;沒有誰,比逝去的戰(zhàn)友更值得尊敬。黨旗下的誓言,就是此生不渝的初心?!?/p>
“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純粹——他的名字‘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在一年多時間里,我們陸續(xù)推出上百篇報道,形成全方位、立體式報道矩陣,掀起一輪又一輪宣傳高潮。其中,9500余字的長篇通訊《英雄的選擇》被眾多媒體整版采用,重磅微電影《初心永恒》總瀏覽量突破兩億,獲評“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短片十優(yōu)作品。
“你是一座山,總是默默無言,每當鮮花開遍,悄然隱沒其間……”
大家情難自抑,還進行了一系列跨界創(chuàng)作,由我們作詞并演唱的歌曲MV《你是一個傳奇》,經“學習強國”等平臺傳播,僅三天時間點擊量就達1120萬。此外,程敏等記者遠赴新疆、陜西等地,搜集全景式珍貴資料,團隊先后創(chuàng)作出版了三本圖書,其中,譚元斌撰寫的報告文學《本色英雄張富清》入選2019年度“中國好書”;余國慶還成功進入全國“好記者講好故事”決賽,榮獲“最佳選手”……
中國記協(xié)專門舉辦了張富清事跡宣傳報道研討會,90后記者王斯班發(fā)言說:“關于張富清的報道,也許會逐漸湮沒在信息洪流之中,但我知道,總有一些東西,會繼續(xù)在我們的血液里流淌,伴隨一生的成長?!?/p>
確實,每一次的報道和創(chuàng)作,都是一次與老英雄酣暢淋漓的深談。其間,那種心息相通、精神交融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久久回味。
2020年12月底,我在參加新華社舉辦的人物報道分享活動時,偶然得知一個細節(jié):當年,穆青老社長在報道焦裕祿事跡的過程中,由于情感過于濃烈,淚水總也控制不住,實在無法理性落筆,只好離開蘭考,最后回到北京才能平復心情,真正動筆……
上世紀60年代的這段往事,令我怦然心動:張富清老英雄不也同樣富有神奇的力量,帶給我們強烈的情感沖擊?
只有記者真正被感動,報道對象深深扎根內心,筆下的作品才能富有強大的感染力。1966年2月,新華社向全國播發(fā)長篇通訊《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時,播音員在播報中幾度哽咽,億萬聽眾感動落淚,這篇報道和焦裕祿精神深刻影響了一代乃至幾代人。
這是張富清在家里看書學習的資料照片(2019年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三年多來,由于大事連連,加之疫情阻隔,幾次醞釀來鳳之行均未能如愿實現。為了多知曉一些老英雄的日常,就專門拜托其子幫助拍攝生活片段視頻。
2019年9月17日,《本色英雄張富清》一書在恩施州舉行首發(fā)式,老英雄的長子特意委托分社同事帶回一本,希望請我簽名后再寄回以作紀念。我提筆為老英雄寫下留言:“英雄無悔,天地有情。有幸與您深深結緣,您是我心中的大山、永遠的偶像和榜樣。祝愿您福壽安康,如意吉祥!”
2019年11月初,得知老英雄在武漢住院,我立即趕往同濟醫(yī)院探望。雖然身著白底灰花的病號服,依然需要“擴音”交談,但是老人精神矍鑠,笑語盈盈。臨別,我和醫(yī)院領導商量,給他配了一個助聽器。
當月21日,又特意帶去了《初心》和《本色英雄張富清》兩本書。老英雄坐在沙發(fā)上,一本一本翻看,還高興地照相留下紀念。
2019年11月21日,作者在武漢同濟醫(yī)院看望張富清老英雄?!⌒氯A社記者熊琦攝
2021年6月23日,在醫(yī)院見面時,老英雄反應有些遲鈍了,但仍是笑容滿面。醫(yī)院領導非常重視和關心老英雄,也懂得我的惦念之情,便經常告知他的動態(tài)。2022年1月27日一大早,發(fā)來了他的慶生照。老英雄坐在輪椅上,鼻中插著吸氧管,手捧“百福圖”,還是那樣憨厚地笑著。我在心中默默祈禱,祝福老英雄健康長壽。
幾年來,我們與老英雄就這樣情真意切,水乳交融,成為精神上的忘年之交。
巧合的是,我也是軍人的后代。這個時期,更是經常想起爺爺和父親的故事:爺爺當年參加劉鄧大軍,在解放戰(zhàn)爭中出生入死,多次榮立戰(zhàn)功,至死腦中還留有一塊彈片。解放后回到農村,默默無聞一輩子。父親先是參軍,后被選拔擔任特勤警衛(wèi),成為一名忠誠的共和國衛(wèi)士,85歲的他至今有著濃厚的家國情懷……
分社2019年組織開展了“學習英雄張富清,不忘初心擔使命”系列活動。在張富清事跡報告會上,我說:“老英雄最為突出的精神內核是堅定的信仰、不變的初心。鮐背之年,臉上依然泛著光芒,這正是精神富足、內心充盈、胸襟坦蕩、堅定信仰的力量?!薄拔ㄒ蛉绱?,才能在生與死之間選擇沖鋒在前,在和平年代雪藏戰(zhàn)功,甘于奉獻?!?/p>
學習英雄 立下生死誓言
誰也沒有料到,我們會迅即面對一場真正的生死考驗。
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瘋狂肆虐。武漢成為風暴之眼、漩渦中心,湖北成為全國抗疫斗爭的重中之重、決勝之地。
感染人數不斷攀升,防護物資和醫(yī)療資源極度匱乏,千萬級人口城市被迫“封城”……千鈞一發(fā)之際,我和分社干部職工立下誓言:“生死考驗面前,我們要當戰(zhàn)士勇士;寧可倒下,絕不當懦夫逃兵!”
醫(y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至武漢火神山醫(yī)院病房(2020年2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有的告別待產的妻子逆行返漢,除夕夜發(fā)出來自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第一組報道;有的將幼兒在高速路口移交給家人,抱著被子住進辦公室;有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顧不上身處險境的一家老小,日夜拼搏……分社全員戰(zhàn)斗在“火線”,沒有一人被動“居家隔離”!
大家直面人類未知的病毒,堅守最危險的陣地,無畏生死,沖鋒一線,忠實履行職責。
新華社武漢前方報道團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2021年6月28日,湖北分社八樓會議室,迎接建黨百年活動莊嚴獨特,意義非凡。
張富清老英雄專門發(fā)來視頻致詞:“我非常激動”“我很感謝我們新華社”,并深情寄語“要聽黨的話,永遠跟黨走,做一名好記者”“把我們新華社越辦越好”。
采編團隊集體朗誦:“這就是我們平常的一天!我們,無畏生死,奮勇拼搏;我們,直面大考,敢于斗爭;我們,忠誠履職,為新時代新華精神增光添彩;我們,繼續(xù)奮斗,勇往直前。武漢加油!新華加油!中國加油!”……
此時,站在朗誦隊伍的我仿佛回到了當年闖紅區(qū)、入方艙、進社區(qū)、訪病患的場景,淚水奪眶而出!
70多年前的解放戰(zhàn)爭中,“換了八個突擊連長”的永豐之夜,張富清主動請纓,帶領突擊小組去炸敵軍碉堡,他腦海里閃過的念頭是:“犧牲也是光榮的,是為黨為人民犧牲的”。
一年前的武漢抗疫生死“火線”上,“我年輕,身體好,我先上”;重癥監(jiān)護病房里,“不到這里采訪,我將會終生遺憾”……分社干部職工舍生忘死、忠誠履職,同樣是可歌可泣的英雄氣概。
勇于斗爭,敢于勝利,慎終如始,善作善成,正是共產黨人的精神氣質,薪火相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鄙揽简灒q如一面鏡子,映照忠誠和初心;猶如一根尺子,丈量能力和水平;猶如一把錘子,考驗擔當和作風。
追隨英雄 回蕩精神交響
機緣巧合,今年,我被組織派到中原大地工作。
“出差首站必須是蘭考?!?月16日,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焦裕祿精神誕生地。松柏肅立,柳絲低垂。烈士墓前,我們一行深深鞠躬,敬獻花籃,深切緬懷,追思風范。
廣場上,一棵泡桐樹筆直挺立,枝繁葉茂。1963年焦裕祿親手種下的“小麻桿”樹苗,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焦桐”,成為澤被世人的精神之樹。
“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蕩氣回腸的誓言背后,是焦裕祿帶領群眾戰(zhàn)內澇、治鹽堿、斗風沙的動人事跡。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焦裕祿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照亮無數人的前行之路。
我們行走在張莊村、何寨村、徐場村,看到昔日“三害”最為嚴重的貧瘠土地,呈現出一派“千頃澄碧”的景象。2017年,蘭考縣在全省率先脫貧摘帽。如今,民族樂器產業(yè)興旺發(fā)達,“泡桐經濟”成為富民強縣的“綠色銀行”。
2020年1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指出:“革命戰(zhàn)爭年代,喊一聲‘跟我上’和吼一聲‘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新中國成立后,也是因為我們黨有一大批像焦裕祿、谷文昌、楊善洲、張富清這樣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團結帶領人民群眾不斷開創(chuàng)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p>
一路尋訪著焦裕祿同志的足跡,一路回想起張富清扎根山區(qū)、一心為民的故事:條件極為艱苦,他帶領村民肩挑背扛,硬是在懸崖之間修通第一條土路;國家困難時期精簡人員,擔任副區(qū)長的他率先讓妻子“下崗”;鐵面無私的他,從不讓子女沾一點光,連降壓藥都要鎖在抽屜“專藥專用”……任憑歲月磨蝕,樸實純粹的初心,滾燙依舊。
尋訪與回想之間,仿佛是一場幾代人的心靈對話,又仿佛是一曲跨越時空的精神交響。
有人說:“如果沒有精神支撐,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p>
河南省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發(fā)祥地。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長達3000余年。在這里體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領悟“天下為公”“民為邦本”以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民族精髓,一定能夠更加深刻地探尋焦裕祿、張富清等英雄模范,以及始終教誨和踐行“勿忘人民”的穆青老社長的精神根基和歷史脈絡。
沒有英雄的時代是精神貧乏的時代,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不斷推進落實,全社會正在形成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wèi)英雄、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
英雄從未遠去,情懷永不過時。
又逢一年清明,細雨紛飛,仿佛人們不舍的淚水。
同時,春天也悄然來臨,總有一些花兒次第盛開。
花落花開,萬物演進。
感恩生活,讓我處處感受到善良與美好,汲取無盡的溫暖和力量;
感恩時代,讓我有幸走進一位老英雄的精神世界,感悟那默默跳動的赤子之心,永遠燃燒的熾熱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