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典籍“活起來” 歷史文化進萬家——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受市民追捧
關(guān)注濟源網(wǎng)微信
最近一段時間,有一本書在濟源悄然傳開。
它如一股春風(fēng),溫柔但有力地將濟源文化之水吹起了層層漣漪。不少愛好歷史文化、古書典籍的市民對它贊不絕口。
談及這本書,對濟源歷史文化有著深入研究的文化愛好者張會明忍不住夸贊它,讓普通老百姓也能看懂古籍記載的濟源歷史。“它脫去了古文‘晦澀難懂’‘高高在上’的外衣,拉近了歷史古籍與市民的距離?!睆垥髡f。
2022年12月底,由濟源史志部門組織整理的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正式印刷發(fā)行。
一書發(fā)行,攪動濟源“一江春水”!
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印刷發(fā)行的消息傳開后,立即在濟源掀起了不小的浪潮。不少文學(xué)愛好者紛紛趕來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求書”,其中不乏年輕人的身影。首批印刷的500本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幾乎被一搶而空。
看著絡(luò)繹不絕前來領(lǐng)書的市民,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劉向前掩飾不住內(nèi)心的喜悅?!斑@就是我們點校清·康熙《濟源縣志》的最終目的——俯下身子,讓古籍、歷史從室內(nèi)走向室外,讓更多的人愛上文化,愿意去更深入地了解濟源歷史?!彼f。
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
濟源第一部舊志點校成果
如果你看到“清·康熙”這幾個字,就將這本點校本定義為晦澀難懂,打消了閱讀它的念頭,那就有些操之過急了。
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是濟源第一部舊志點校成果,而清·康熙《濟源縣志》是目前有據(jù)可考存世最早的濟源縣志,原件孤本藏于中國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
“清·康熙《濟源縣志》的寶貴之處在于它是孤本,而且是存世最早的濟源縣志?!眲⑾蚯案嬖V記者,清·康熙《濟源縣志》由清代濟源籍文化名人段振蛟修,其子段維袞纂,分圖考、沿革、年表、星野、疆域、形勢、建置、祀典、水利、山川、古跡、陵墓、賦役、職官、選舉、人物、藝文、雜志等十八卷,保存了大量有關(guān)濟源歷史沿革、山川風(fēng)貌、社會變遷、禮儀風(fēng)俗等方面的資料,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讀懂清·康熙《濟源縣志》,你就會對濟源的歷史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劉向前說。由于史料價值極高,十分寶貴,清·康熙《濟源縣志》一直被保存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圖書檔案館,直到2021年,濟源史志部門才通過多方努力將其影印出來。
“當時就受到了不少文化愛好者的追捧?!眲⑾蚯罢f。不過,影印本與原版無任何差別,相當于原版的復(fù)制,而原版的清·康熙《濟源縣志》為豎排繁體,且文無標點,閱讀門檻較高,沒有扎實的古文功底,很難讀懂弄通。
對此,參與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工作的濟源文物系統(tǒng)專業(yè)人員胡成芳深表贊同。“市面上我們見到的《濟源縣志》多是繁體字,且沒有標點,可以說90%的市民看不懂,但恰恰這些古籍縣志最全面地記錄了濟源的歷史文化,是普及歷史文化最好的載體?!焙煞颊f,要想讓這些古籍縣志更好地發(fā)揮載體作用,需要讓它們真正走向公眾。
為方便市民讀志用志,發(fā)揮其資治教化、鑒往昭來作用,2022年年初,濟源史志部門啟動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整理工作。胡成芳、濟源作家協(xié)會成員姜燕,以及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四級主任科員趙麗一起點校整理。
點校一本書 翻閱萬卷書
點校是對古籍標點、校勘的簡稱,是對古籍進行編輯加工整理,使它更加便于閱讀。有人認為點校就是給古籍加標點,并沒有什么難度,其實不然。
“從古至今,文字、語言不停演變,以現(xiàn)在人的角度去理解古人的著作,必然會出現(xiàn)偏差,所以點校就需要點校人員將古籍中的文字放到當時的時空里去理解。這并不容易。”胡成芳說,為此,本著“尊重原稿,保留原貌”的原則,他們翻閱了大量相關(guān)志書典籍。
提起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工作,趙麗告訴記者,原書文無標點,繁異雜蕪,理解起來并不容易,需要點校人員一個字一個字地“摳”。
就拿標點來說,對舊志進行標點,除了要熟練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還要正確地理解文意,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表達文意,不曲解文意?!扒濉た滴酢稘纯h志》的點校,我們參考了中華書局編輯部1983年編寫的《古籍點校通例》。為了不曲解文意,有時候為了一個斷句,我們會查大量的書籍去相互印證?!壁w麗說。
除標點之外,??蔽淖滞瑯硬灰?。趙麗告訴記者,由于雕版印刷的限制,舊志中日曰、己已巳、戊戌戍,多混同誤刻,不加區(qū)別。清·康熙《濟源縣志》的點校中就碰到了很多因干支紀年弄不準而導(dǎo)致己已巳、戊戌戍的混淆錯誤。除此之外,舊志中多繁體字、異體字、通假字、古今字、避諱字等,晦澀難辨。為了不出錯,他們大量查閱《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并采用了古籍點校常用的“校勘四法”,即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就算古籍上的字發(fā)生了七十二般變化,我們也要用火眼金睛把它認出來?!壁w麗打趣說。回憶起歷時一年的點校工作,她感慨萬千。點校一本書,翻閱萬卷書。點校的目的在于將原本晦澀難懂的古籍變得方便讀者閱讀,所以容不得半點馬虎。為了完成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工作,他們加班加點翻閱查找了大量典籍,例如《二十四史》《水經(jīng)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懷慶府部》《河南通志》和乾隆版、嘉慶版《濟源縣志》等文獻,重新了解了五龍口古代水利工程、濟源段氏家族譜系、二十八星宿和干支紀年法知識等。
一經(jīng)印刷便引發(fā)眾多市民追捧
2022年12月底,歷時一年,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正式印刷發(fā)行。得知此事后,癡迷于歷史文化的文化愛好者劉建第一時間趕到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討書”。
領(lǐng)到書后,劉建將書翻閱了不下5遍,仍然愛不釋手,后來索性將它放在床頭的桌案上,方便隨時翻閱。
劉建特別喜歡翻閱古籍,對濟源的歷史文化頗有研究。他告訴記者,透過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看得出來點校人員下了很大功夫。
“事實上,點校有時候比寫還要難,沒有足夠的歷史文化知識,靜不下心,很難完成一本古籍的點校工作?!眲⒔ㄕf,清·康熙《濟源縣志》影印本他讀過很多遍,那是原書的復(fù)刻,如果不是真的喜歡古籍、喜歡歷史文化,很難讀下去。但是讀點校本就相對輕松多了?!澳呐率瞧胀ㄊ忻?,讀起來也不會覺得太吃力,真正拉近了市民與古籍的距離?!眲⒔ㄕf。
“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是面向喜歡歷史文化的市民免費發(fā)放的?!眲⑾蚯案嬖V記者,讓古籍“活”在當下,讓原本“躺”在古籍上、“躺”在博物館的歷史文化走進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喜聞樂見的方式,將它們傳遞到大眾心中,是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的一項重點工作,而此次點校清·康熙《濟源縣志》就是其中一個嘗試。
劉向前告訴記者,首批印刷的500本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已經(jīng)所剩無幾。后續(xù)他們考慮根據(jù)市民需求繼續(xù)加印。
除清·康熙《濟源縣志》點校本之外,接下來濟源市委黨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還將推出《中國共產(chǎn)黨濟源歷史紀事》《征途》等書籍,同樣免費贈閱。
“每年我們都會向各學(xué)校、機關(guān)部門等贈送2000余冊有關(guān)濟源歷史文化的書籍,通過這種方式讓更多的市民了解濟源的歷史文化?!眲⑾蚯罢f。(記者 李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