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項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元宵節(jié)猜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至南宋時則發(fā)展成為必不可少的一種益智游戲。燈謎的別名較多,如“庾辭”“隱語”“文虎”“商燈”等,主要分為“事物謎”與“文義謎”兩大類,一般由“謎面”“謎目”“謎底”等三個部分組成,有些運用謎格制成的燈謎還有“謎路”。2025年為農(nóng)歷乙巳年,在元宵節(jié)來臨之際,猜猜有關(guān)“蛇”的謎語,不僅能夠增添節(jié)日的喜慶氛圍,而且可以給人帶來無窮的妙趣。
“事物謎”也叫“民間謎語”“兒童謎語”,除了少量字謎以外,“事物謎”的謎底大多是生活中常見常用的“事”和“物”,比如動物、植物、器具、用品、自然現(xiàn)象、宇宙天體……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謠或短詩的形式來加以表現(xiàn)。且看謎面:“山上一盤磨,世人不敢坐?!薄敖鸸客?,銀箍桶,打開來,箍不攏。”“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薄吧眢w花綠,走路彎曲,洞里進出,開口惡毒。”“每隔數(shù)日脫舊衣,沒有腳爪走得急,攀緣樹木多輕便,光滑地面步難移?!敝i目都是“打一動物”,顯而易見,謎底都是“蛇”。這些謎語是典型的“事物謎”,其謎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對其外表、形體、性質(zhì)、色彩、音響、出處、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特征,用擬人、比喻、夸張、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彎抹角地描繪出來,讓人們根據(jù)謎面所提供的線索,通過聯(lián)想、推理、判斷來猜中謎底。再看“坐也臥,立也臥,行也臥,臥也臥”“一根繩,草里藏,吃老鼠,人見慌”“雖稱小龍卻無足,吞噬雞鼠格外毒”謎面,謎目都是“打一動物”,稍加思考,一般也會知道謎底是“蛇”字。
“文義謎”則利用中國漢字的一字多義、一字多音、筆畫組合、摹狀象形等富有變化的特點,通過會意、別解、假借、運典、拆字等手法,使謎面和謎底在字義上或字形上相互扣合。先看謎面“其它害蟲”,謎目為“打一動物”,這里就采取了會意的手法,將“它”與“蟲”進行組合,使人會想到謎底為“蛇”。再看謎面“雷橫陳達先行,解珍楊春斷后”,謎目是“打一成語”,這里只要掌握了《水滸傳》的知識就會知道,雷橫的綽號為“插翅虎”,陳達的綽號為“跳澗虎”,而解珍的綽號為“兩頭蛇”,楊春的綽號為“白花蛇”,再結(jié)合謎面中的“先行”與“斷后”,自然會想到謎底是“虎頭蛇尾”。再舉一例,謎面為“毒比黃蜂尾后針”,謎目為“打一地名”,在猜此謎時,要先想到蜈蚣、壁虎、毒蛇、蝎子、蟾蜍這“五毒”,然后進行想象,自然會想到地名“蛇口”。
至于“謎格”,其作用是提示謎底必須作出某種改變;不同的改變形式有相應(yīng)的謎格及相應(yīng)的格名。最常用的謎格有“秋千格”“卷簾格”“徐妃格”“求凰格”“白頭格”“梨花格”,等等。且看謎面“許仙揭?guī)驶昴?,白氏上山取靈芝”,用“雙鉤格”打一成語?!半p鉤格”的格規(guī)是謎底限定為四字的短語或成語,其格法則要求謎底的前兩字和后兩字須雙換位置來讀,“許仙揭?guī)驶昴憽币鉃椤绑@蛇”,“白氏上山取靈芝”意為“打草”,不難發(fā)現(xiàn)此謎底為“打草驚蛇”。再舉一例,謎面為“馬后炮”,用“卷簾格”打一動物?!熬砗煾瘛眲e名“倒讀格”,謎底須用三字以上的詞(詞組)、成語、句作,從后往前倒讀,將原文變義為有效,“炮”義為“響”,“馬年”之前為“蛇年”,由此可猜出謎底為“響尾蛇”。
最后,請看謎面“弓掛墻上人生疑”,謎目是“打一成語”,不難知曉,其謎底為“杯弓蛇影”;如果再用“杯中蛇形”作為謎面來“打數(shù)字名詞一”呢?您是否會想到其謎底為“倒影”。元宵樂猜蛇謎語,確實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呀!(錢續(xù)坤)
2月10日,示范區(qū)黨工委書記、市委書記莊建球主持召開示范區(qū)黨工委委員會議暨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xué)習(xí)習(xí)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研究近期重點工作。
2025-02-112月10日上午,在濟水街道“巳巳如意賀新春 歡騰濟水慶元宵”2025年元宵節(jié)文藝匯演上,演員們在表演舞龍。
2025-02-112月10日上午,示范區(qū)文化館內(nèi)人頭攢動,濟源籍山水畫家侯艷敏的首場個人畫展——“濕墨繁筆寫家山”山水畫展在這里正式開幕,吸引了眾多文化愛好者前往參觀。
2025-02-11“辦理道路運輸從業(yè)資格證需要提供哪些材料?”2月10日,在濟源政務(wù)服務(wù)中心綜合服務(wù)大廳,前來辦理業(yè)務(wù)的貨車司機絡(luò)繹不絕,工作人員以飽滿的熱情為企業(yè)群眾提供高效、便捷、暖心的服務(wù)。
2025-02-11喧天的鑼鼓敲起來,喜慶的秧歌扭起來,美麗的彩綢舞起來……2月10日,天壇路北段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北海街道2025年元宵節(jié)群眾文化活動在這里舉行,13個居委會帶來的14個精彩的民俗節(jié)目,吸引不少群眾駐足觀看、拍照。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