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2 10:27來源:濟源網-濟源晨報
熱愛文學,熱愛閱讀,熱愛書籍,會給每個人成長帶來無窮的好處。閱讀是一顆啟明星,點亮夢想的天空;閱讀是一盞明燈,照亮夢想之路。
當下,閱讀成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門“功課”。不知不覺間,暑假已過去了大半個月,在示范區(qū)教育部門正確的引導下,在各中小學校的安排下,在家長的配合下,每位放假在家的孩子都與課外書籍結下了更加深厚的“情緣”。中小學生閱讀是一個系統(tǒng)性問題,需要家長、教師、學校同向發(fā)力,才能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汲取書中營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
主動發(fā)力 習慣養(yǎng)成至關重要
每到假期,微信朋友圈、學生家長群、釘釘軟件等紛紛成了閱讀打卡的地方,為了不讓學生的閱讀習慣中斷,學校和老師將監(jiān)督的職責隨同學生一起轉移到家長手中。
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實屬不易。學生家長王浩說,自己的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他每天錄視頻參與班級的閱讀打卡活動,但由于兒子還不太懂閱讀的真正意義,總是流于形式,視頻錄完,書本就丟到了一邊,等著第二天打卡時才會重新拿起來,對此他很無奈。
家里有同齡學生的秦芳芳也有著和王浩一樣的苦惱?!白鳛榧议L,我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我明白閱讀的好處是無盡的,對作文以及其他學科都有很大的幫助,可是孩子不懂,缺乏主動性,堅持不下來,只能靠家長督促?!鼻胤挤紵o奈地說。
堅持就有收獲。家長孫晶說:“堅持下來,自然而然就愛上了?!贝蜷_孫晶的微信朋友圈,記者看到了360多天的閱讀打卡記錄。孫晶說,剛開始打卡是老師的建議、家長的督促,現(xiàn)在孩子打卡的習慣已經養(yǎng)成了,每天都會主動去做。
孫晶的女兒今年上初二,經常跟孫晶分享閱讀時的感受:“我好像穿過時空、越過距離和書中的那個時代握手,與書中的那些友人暢談?!?/p>
孫晶說,閱讀時間久了,不經意間,書中的知識已然融入孩子身體,營養(yǎng)了頭腦,陶冶了情操,沉淀了內心。女兒不僅語言組織能力、理解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還會從不同角度去看待、思考問題。
“相信到高年級甚至中學以后,不斷地閱讀積累會幫助我們班的孩子在作文寫作方面達到更高的層次。”克井鎮(zhèn)第二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韓明明表示,充分的閱讀對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知識積累和內涵吸收均有很大幫助。教師的主抓和家長的監(jiān)督長期配合,才能促進孩子自我閱讀意識的覺醒、能力的激發(fā)以及習慣的養(yǎng)成。
親子陪伴 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閱讀是伴隨一生的,但最重要的習慣養(yǎng)成階段莫過于童年。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愛上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閱讀能讓孩子增強語言能力、增長見識、豐富想象力,還能提高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暑期伊始,韓明明便在班級群里向家長講述了閱讀的重要性。
暑期里,韓明明給班里的學生布置了古詩詞背誦和課外必讀兩項打卡任務?!罢n外必讀的監(jiān)督采取積分制,但學生閱讀的時間長短和質量老師無法掌握,需要家長配合監(jiān)督?!表n明明說。
韓明明坦言,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在閱讀時需要家長陪同,因為孩子很多字不認識,在閱讀遇到障礙時可以向家長請教,老師會倡導親自閱讀,鼓勵家長“扶一扶、幫一幫”。但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不需要家長陪同,基本上可以獨立操作完成閱讀打卡。
韓明明表示,家庭營造出來的良好讀書氛圍是激發(fā)孩子愛上閱讀的催化劑。
市民張林東有兩個兒子,一個上小學五年級,一個上幼兒園,兩個孩子在暑假里都有閱讀任務。因此,每天上午和下午,張林東都會抽出30分鐘時間和兩個孩子圍坐在一起閱讀。
小兒子不認識字,張林東會耐心地把書里的內容讀給他聽,讀完之后還會認真再講解一遍,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幾天下來,小兒子非常期待每天的閱讀時間。
對于張林東的做法,示范區(qū)教體局教師教育科工作人員常亞歌表示贊同。
常亞歌對學生閱讀這門課也深有研究。他介紹,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學齡前孩子來說,家長可以多給他們講故事,開展故事接龍或對話。孩子進入幼兒園,家長可以讀一些大字版的唐詩和優(yōu)質的繪本,讓孩子多聽一些有聲書籍。孩子進入小學后,家長可以按照課本建議的共讀書目,與孩子一起在固定時間進行安靜閱讀。三年級以后,家長要適當增加孩子閱讀的種類和難度,在教材建議的書籍基礎上,加入自然科學、人文歷史、人物傳記等,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yǎng)成,可以延長閱讀時間,繼續(xù)拓展閱讀范圍,適當接觸初中階段教材推薦的書目或與之相關的書籍,為初中閱讀做準備。
常亞歌說:“在整個小學階段,家長的身份就是伴讀者、交流者,而非指導者。同時,家長要盡可能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尤其在孩子閱讀時,家長不能看電視、玩手機,而應與孩子一起投入閱讀。”
他介紹,待孩子進入中學后,家長應該繼續(xù)保持這種閱讀氛圍和習慣,以平等的視角與孩子交流,用閱讀減輕孩子的焦慮,幫助他們度過青春期。這期間孩子有了選擇意識,要看自己喜歡的書籍時,家長要有包容的心態(tài)予以支持。
示范引導 榜樣力量引領前行
不僅學生,暑期里教師們的閱讀打卡也成了教育界的一種“潮流”。
暑假里,韓明明每天會和學生一起在朋友圈打卡,曬一曬自己購買、閱讀的書籍以及自己的書房。
“我們這一學年的‘書房計劃’主題是研讀教材、走進經典。教師的朋友圈大部分是學生家長,希望教師能以身作則,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傳播正能量,帶動孩子、家長一起讀書?!表n明明說。
據了解,示范區(qū)教體局在教師隊伍中開展的“書房計劃”活動已持續(xù)了10年之久,目的是希望老師們都能養(yǎng)成看好書的習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啟迪智慧,以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教師首先要成為一個善于讀書的人。“在寬泛的閱讀基礎上,教師構建相對完善的讀書理念,用自己的經驗與學生對話,從學生終身閱讀的角度去定位各自學段的讀書要求和培育目的。以不抱怨、不失責的態(tài)度,幫助學生接過自己手中的教育接力棒?!背喐枵f,教師應該成為讀書的“專業(yè)人士”,要從更深的層面認識讀書,形成更為科學、嚴謹?shù)淖x書態(tài)度和方式,具備深厚的閱讀底蘊和寬泛的閱讀視野,始終保持一種閱讀的興趣和熱情,并能用自己的博學和真誠影響學生,教育學生。對語文教師而言,更要認識和理解閱讀的“興趣”“自由”“堅持”的辯證關系,并把這種正確的理解,帶到指導學生閱讀中來。
常亞歌表示,家長、教師、學校、學者都是不同崗位、環(huán)節(jié)上的要素,要有效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內在的合力,以立足學生的閱讀興趣、聚焦閱讀自由、保持閱讀習慣為基本原則,加大協(xié)調意識,以恢復和建立良好中小學生閱讀生態(tài)為目標,同心合力,幫助學生形成完備的閱讀能力,為青少年的終身閱讀奠定扎實基礎。(記者 王莉)
責任編輯:克盈盈
社會民生2022-07-22
社會民生2022-07-22
濟源要聞2022-07-22
濟源要聞2022-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