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3 09:18來源:濟源網-濟源日報
濟源是豫西北較早建立黨組織的地區(qū)。早在大革命時期,一批在外求學的濟源籍進步青年就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冬,共產黨員黨繼新等受黨組織派遣,由開封回到濟源,發(fā)動農民,開展斗爭。他于1927年6月在縣城文廟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黨支部。不久,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濟源。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里,黨繼新與洛陽中心縣委派回家鄉(xiāng)的薛子中等以濟源師范學校(設在濟瀆廟)為陣地,頑強地堅持著地下斗爭,使革命星火在濟源大地越燒越旺。濟源黨組織先后發(fā)動了黃背坪起義和沁濟農民武裝暴動,成立了晉豫邊紅軍游擊隊,進行了紅軍武裝割據斗爭的艱苦嘗試,譜寫了濟源早期革命斗爭的一段悲壯歷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你知道濟源老區(qū)的革命星火是由哪些人點燃的嗎?這得從頭說起。
近代中國,百年積弱,一步步淪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淵。為了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無數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求索。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應運而生,給勞苦大眾帶來無限光明。她像磁石一樣吸引著在外求學的濟源籍進步青年。就讀于開封省立第一師范的史德秀、開封省立一中的黨繼新、開封中州大學附中的牛明俊等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4月,中共豫陜區(qū)委決定成立“河南農民協(xié)會”,組織開展農民革命運動。1926年秋,在省總工會工作的共產黨員黨繼新受組織派遣,返回濟源,開展革命活動。他先后在西水屯、鐵岸及縣城等地,利用課堂、祠堂及田間地頭,召集進步青年趙年芳、黨繼經、趙年功等秘密開會,宣傳反軍閥、抗捐稅的重大意義,發(fā)動群眾開展斗爭,迎接北伐戰(zhàn)爭。次年1月,共產黨員史德秀也被派回家鄉(xiāng)同黨繼新一起開展工作。通過努力,黨繼新、史德秀等先后在濟源師范學校講習所、縣立一高小、縣立二高小建立了“時事研究會”“讀書會”“維新協(xié)會”“每周講習會”等黨的外圍組織,吸收會員200余名。他們從中培養(yǎng)、發(fā)展了一批革命積極分子。為迅速掀起反軍閥、抗捐稅的農民革命運動,黨繼新等還帶領黨團骨干到各村發(fā)動群眾,多次在縣城及馬寨、王寨等地召開由農民、“紅槍會”會員、青年學生參加的聲勢浩大的群眾集會,發(fā)動群眾開展波瀾壯闊的反軍閥、抗捐稅斗爭。當時的漢口《民國時報》、天津《大公報》、上?!渡陥蟆泛椭泄仓醒搿断驅А分芸冀舆B報道了濟源農民革命運動。經過農民革命運動的鍛煉和考驗,衛(wèi)乃俊、李鴻儒等一批堅定的革命分子被吸收為共產黨員。
1927年6月初,中共河南省委成立,并指示各地建立黨支部。幾天后,黨繼新、史德秀便在縣城文廟內建立了第一個中共濟源支部,黨繼新任書記,隸屬河南省委領導。支部有黨繼新、史德秀、趙年芳、衛(wèi)乃俊、牛明俊等7名黨員。他們就像7粒種子,在古老的濟源大地上頑強生長、開花、結果。
之后,在敵強我弱的嚴酷環(huán)境里,濟源地下黨組織雖然幾次遭破壞,但是其愈挫愈勇,不斷發(fā)展壯大。1931年11月,重建的中共濟源特支改建為中共濟源縣委時,他們已在全縣的一個區(qū)和14個鄉(xiāng)建立了農民協(xié)會,擁有會員2000余名,并在勛掌、北社、新莊、大河里、西水屯、南水屯、竹園溝、韓彥、杜八聯等農村建立黨的組織。同時,縣總工會、互濟會和團的基層組織建立。當時,濟源的互濟會人數位居全省第二,團員占全省總數的17.2%,團員和農會會員人數均位居河南省各縣之首。全縣有黨團員骨干200余名、革命群眾3000余名。至此,濟源革命的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受到中央巡視員李抱一同志的高度肯定和贊揚。這為日后發(fā)動紅軍武裝割據斗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內容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責任編輯:克盈盈
社會民生2021-04-13
濟源要聞2021-04-13
濟源要聞2021-04-13
社會民生2021-04-13